聪明孩子和一般孩子的差别,主要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别

叶佳妈妈 原创

2017-07-17 16:18

栏目:心理大脑

年龄:

1.

当看见蚂蚁搬家、蜻蜓低飞时,孩子们会预测要下雨了;当早上起床看见地面湿漉漉的,孩子可能会推测夜里下过雨。如果此时家长看见了,便会觉得自己孩子好聪明,但是……他们忽略了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。

可能孩子听过家长多次的概括“蚂蚁搬家要下雨了”或者是“蜻蜓低飞要下雨”的话,他们在自己的感知和总结经验上得到思维的概括,从而预测要下雨;

孩子没有看见下雨,却能根据“地面潮湿”这一媒介,判断夜里下过雨,也是借助了媒介,在头脑里进行过加工来反应,是思维的间接表达。这两点基本准确的描述了思维的特性——概括性和间接性

当孩子看见蜻蜓低飞和地面潮湿,是他的感知,是对现象的反应,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;而为什么会低飞,为什么会下雨是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反应,是思维理性认识的结果。

2.

儿童思维的发展,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、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。

初生时婴儿没有思维,3岁前的婴儿有思维的萌芽,只能在行动中思维,不能思考后果。比如孩子在玩耍,你拿走了他的布娃娃,她的游戏活动就会停止,思维也就到此结束。比如孩子玩木棍,你把木棍拿走,他玩木棍的事也就忘记了。

孩子3岁以后,思维有很大的直观行动性,家长要照顾孩子的思维特点,让孩子在操作中去感受、发现和解决问题。

幼儿园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。

比如家长说“喝完水了把水杯放到桌子上”,孩子不能理解,也不会有反应。但如果家长说“某某,把水喝完,把杯子放到桌上”,孩子就能理解。

再比如家长问孩子3+2等于几?孩子会感到困难,但是如果你问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是几个,他们就比较容易回答5个苹果了。

再比如孩子们如果对兔子先入为主,他们概念里“小兔子就是小白兔”;再比如他们对儿子的理解就是是年龄小的宝宝,他们无法理解爸爸也是儿子。

到了5、6岁,孩子有了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,他们能简单的“猜谜”,知道“把种子种在地下会长出植物”等等,他们有一定的“因果关系”的概念,但能力相对较差。

孩子上了小学,抽象逻辑思维变得非常明显。那些聪明的孩子,脑子里就像有一个框架或者一张网,节点分明,节点之间的联系清晰,对他们来说,学习就是往网里添加一个新节点。而那些所谓的不聪明的孩子,对知识似懂非懂,说话语无伦次,没有重点,没有先后。

他们输主要输在了逻辑思维上,具体差距表现在专注力、记忆力、创意力、横向思考力、人际沟通力、掌握新技能的能力、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的能力等七个方面上。

3.

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?

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,首先要发散思维,设想解决方案;然后集中思维,比较分析,得出最佳方案。

陶行知说过:“头条是创新之时,处处是创新之地,人人是创新之人”,要想孩子聪明,创新教育必不可少,要从富有幻想和好奇的幼儿开始。

爱因斯坦有很多接触贡献,当别人问他为什么那么厉害时,他说“我没有特别的才能,只不过是寻根究底的探索罢了”,所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,积极鼓励孩子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向导。

其次,丰富幼儿感性认识,创造环境和氛围,用启发式提问促进孩子思维发展。

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,引导孩子从书里学习知识和经验,再通过游戏尝试表达。家长创造环境,鼓励孩子绘画,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作,引导孩子观察、分析、比较、推理,让孩子从科学实验里大胆设想、解决问题。

最后,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与活动,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力。

美术、音乐、文学、游戏都是很好的载体,都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。但要注意的是要重视鼓励孩子创造,不局限于范例或像不像、美不美,而是请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自我感受。

不管用哪一种方法,都要遵循由简到繁、由易到难的原则,在具体生活环境里丰富孩子,促进孩子思维的培养。


声明:本文由U12家庭教育网签约作者苏小夜撰写,仅代表其个人观点。


评论0

还可输入140个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