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|孩子在公交车上的行为就是家庭教育的表现

王慧(小) 原创

2016-06-28 10:51

栏目:心理大脑

年龄: 3-6岁6-12岁

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,父母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老师,想要孩子成为什么素养的人,首先你就得成为什么素养的人。

某日,坐公交车,车上有三种类型不一的孩子:

1、

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,约有五六岁,牵着奶奶的手,上车后径直走向爱心座,那里设有一个宝宝椅,她没有经过奶奶或其他人的帮助,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,自己爬上那个座位,坐了进去,动作熟练而稳当。

或许,这是她的“老位置”吧。过了一会儿,有乘客下车,奶奶就坐在了一个离她不远的空位上,这时候小女孩坐不住了,下了座位,跑到奶奶的位置上。可惜,奶奶的旁边并没有空座,就指示她坐到对面的那个敬老座上,小女孩听话的就坐了,在座位上一刻也没闲着。一会儿把这条腿搭在扶手上,一会儿把那条腿搭在扶手上,把自己倒躺在座位上,那小胳膊小腿可灵活了。我真庆幸,司机师傅开车稳,不然小女孩定要被摔个大跟头。而奶奶自始至终没有提醒她“坐坐好”,也没有告诉她那是敬老座,专供老年人用的座位。当中途有年纪大的老人上车,奶奶也没有让小女孩站起来给老人让座。

后来奶奶接了一个电话,因为我坐在她旁边,所以能隐约听他们的对话,像是小女孩的爸爸妈妈打来的,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地上班,打电话来询问,小女孩现在在做什么?由于在公交车上不方便接听,他们约好回家后再联系。

分析:小女孩长期不与父母生活,而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,隔代人的宠爱使他们已经“无法无天”,父母无暇顾及她,致使她在年轻的父母身上没有学到“规矩”。奶奶平时也有自己的老年生活(这天刚好去城里参加广场舞比赛),不会完全照顾到她,所以小女孩有一定的自理能力。父母偶尔回来与她团聚,应该是小女孩最开心的事情,父母的离开,她更伤心,有时可能会闹脾气,父母为了不让她伤心,会选择悄悄离开。使小女孩缺乏安全感,在奶奶自己找到位置坐下时,她会表现出不安,然后走到奶奶身边,或者找一个离奶奶近的位置坐下来。

2、

在众多乘客中,有一对母子,他们上车时,敬老座还空着,这位母亲,并没有因为座位空着而借用给孩子坐,而是牵着孩子的手,走到一个相对于较安全的位置,和孩子一起扶好扶手,静静地站在公交车上,小男孩和前文中小女孩看起来一般大,但却要沉稳很多,期间他也想玩耍一会儿,但被妈妈的眼神示意,拉了回来。

分析:小男孩一直由母亲陪伴的多,母亲在他心目中有绝对的权威。年轻的母亲以自身行为,影响孩子,告诉他在什么地方就应该做什么事,不容胡闹。

3、

在我之前上车的一对母子,孩子已经是上初中的年纪,他们并排坐在座位上,有说有笑,男孩子看起来很乖,到了青春期还有这般耐心和母亲谈话的孩子真不多见。然而,当那位上了年纪的老人,上车时,这个乖乖的小男孩只是扫了一眼,并未让座,却是他的母亲,给老人让了座。

分析:男孩是个老实的孩子,母亲给老人让座,他看在眼里,也许一直以来都是这样,母亲为了保护他,帮他承担了一些困难。或者说因为母亲爱他,并不舍得孩子让座,而宁愿自己让座。其实母亲这样做,已经属于溺爱,她让孩子失去了判断。

家庭教育被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,它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,通过日常生活中,父母身传言教、情感交流等方式,对子女施以一定影响,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。

 

文:心语心愿

图片来自:花瓣网

非经允许谢绝转载

 (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U12育儿的观点和立场)


评论0

还可输入140个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