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,你不必总是第一,却要有开创未来的能力

U12儿童心理 原创

2017-05-24 14:55

栏目:心理大脑

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主播陈郁朗读音频

  

文 | 陈妍

最近朋友圈被一部叫《摔跤吧,爸爸》的印度电影刷屏,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爸爸训练女儿成为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。

电影除了渲染浓浓的父女亲情之外,关于这位爸爸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是大家最有争议的地方。

那么养育孩子,究竟是希望他们能快乐成长呢,还是要对他们严格管教。

听了本期的节目,相信各位爸爸妈妈自己在心里就会有一个答案了。

印度电影《摔跤吧!爸爸》无疑是一部令人振奋的好电影,但电影中那位爸爸训练女儿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得被赞颂,却是个问题。

总的来说,关于爸爸对女儿教育的问题,集中在下面四点:

1、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

影片中,成为摔跤世界冠军是爸爸的梦想,自己因为家庭条件放弃了,却把这个梦想强加给了女儿。

从这个角度看,爸爸的做法似乎很自私。

可是,孩子天生是没有自己梦想的,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又能做什么。

梦想都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。

所谓父母,不仅是他们人生的参与者,更是他们的引导者。

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善加利用,帮助其成就一生,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。

2、快乐童年重要,还是获得成功重要?

没有哪个女孩天生会喜欢摔跤,遇到这样的爸爸,女儿们会调慢爸爸的闹钟,假装往自己身上泼水,在对抗练习的时候放水,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训练。

可是爸爸仍不依不饶地揪住她们不放,连参加朋友的婚礼都不允许。

就像成年人的世界是没有“容易”两个字一样,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注定没办法拥有的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。

可如果注定人生是一条布满艰辛的路,那与其让孩子将来吃苦怨恨父母,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习惯吃苦,长大了生活反而会变得轻松一些。

3、让女儿打扮成男孩,是重男轻女?

影片中,爸爸不顾女儿的乞求,毅然替两个女儿剪掉了头发。

这对于处在青春期爱美爱打扮的女孩来说,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。

但这恰恰是爸爸出于对女儿保护的心态。

印度是一个对女性严重歧视的国度,女孩从出生就被贴上了“弱”的标签。

女儿们自己的心里,自然从小受着这样的文化影响,所以也一定早已接受“自己是女孩,所以不能这么做”的事实。

剪掉头发,反而可以让女儿们忘记自己的性别,更大限度的突破自己。

另外,过度强调自己女性的身份,对于摔跤选手来说就等于是在宣告“我弱我有理”。

可事实证明,在比赛的胜利面前,只有对手没有性别。

4、人生只求结果,还是注重过程?

大女儿在获得全国冠军的时候,爸爸却说还要拿“世界冠军”。

看起来,爸爸只是把女儿当成帮助自己完成梦想的工具,没有顾忌到她的感受。

但,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也不是好运动员。

相反,如果爸爸对女儿说,好了你拿到全国冠军了,你的使命完成了,可以嫁人生子了。

女儿的人生反而会松懈下来,陷入无尽的自怨自艾之中。

影片最后,女儿快要输掉比赛的时候,突然想起爸爸小时候的教导“爸爸不能保护你一辈子”。

凭借着这股信念,女儿终于赢得了胜利。

这寓意着,女儿已经长大,已经可以开创自己的人生。

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,不正在于此吗?

如果孩子的一生中,注定有一个阶段会比较辛苦,那么吃苦也要趁早。

因为小时候吃一点苦,孩子自我修复能力强,反而可以承受。

如果人真的到了四十岁,还要在底层挣扎受苦,这才真的会“有点凄凉”吧。

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是应该要鼓励他们去拼一下,即便不成功,这段拼搏的经历也会一直跟随激励着他们。

虽然,每一次的第一只有一个,但是孩子却可以从这个过程中,寻找到开创未来的能力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U12育儿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U12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U12立场。

评论0

还可输入140个字